其他
世界应该期待一个怎样的2022年?
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全世界来说,是复杂错乱、起伏跌宕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贯穿全年、警报不断,很多国家国门开了又关;大国博弈向治理、技术等更多非传统领域扩散;国际社会在多重危机中,反复做着“非正常”与“新常态”的选择题。走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不确定”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表述之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历史成为我们年度复盘可以选定的参照坐标。透过2021年的一些国际大事件“周年”节点,我们或许可以由远及近找寻到历史的现实回响。
冷战虽然满足了“超级大国”的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利益诉求,但东西方的长期对峙,却在德国、朝鲜等多个国家制造了分裂的悲剧。冷战史研究专家、哈佛大学教授文安立认为,冷战留给今天人类社会的教训包括,大国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尊重彼此核心利益,还需要共同遏制并解决地区冲突。可是,“新冷战”正逐步成为当前国际政治生活中的流行词。不断有评论认为,美国作为曾经的冷战赢家,近年来战略焦虑不断加剧,正试图将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中美关系推向所谓“新冷战”。虽然这与美国拜登政府的公开表态不符,但是2021年以来,美国一边操办所谓“民主峰会”,将世界再次划分为两大阵营。一边拼凑“小圈子”,试图用冷战时期的做法维护西方的主导权。从七国集团到“五眼联盟”,从美日印澳四方机制到美英澳三方安全伙伴关系,美国拉一派打一派的背后,“冷战式”集团政治再次浮现。因而,人们看到很多历史开始重演。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正违背承诺进一步扩张,企图借冷战后“脱俄入欧”的乌克兰围堵俄罗斯,不断炒作俄集结重兵“准备入侵乌克兰”。英国军队、坦克和装备因担心“俄罗斯威胁波罗的海国家”奉命重返德国驻扎。俄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多次将当前局势与冷战期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作对比——当时的世界处于热核战争的边缘,迄今为止仍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按照俄总统普京的说法,“美国正以自信和坚定的步伐走在苏联的老路上”。
30年前的1991年,苏联在多重冲击下走向解体;30年后,美国在由“国会山骚乱”开启的2021年陷入社会危机和党争僵局,“灯塔”黯淡成了不争的事实。如果眼光足够长远,可以说,美国不是冷战的赢家,或者说冷战没有赢家。当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数字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不加选择地出现在所有国家面前时,多极化和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合作,仍是国际格局的大势所趋。
“9·11”事件发生20年,全球更安全了吗?20年过去了,纽约世贸双子塔的恐怖烈焰仿佛仍在眼前。但是,对“9·11”事件主谋的审判仍悬而未决,恐怖主义幽灵依旧在世界徘徊。打开2021年的“恐怖事件日历”,人们会发现接二连三的带血记录——2月22日,巴基斯坦西北部北瓦济里斯坦地区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4人死亡;3月3日,瑞典南部城市韦特兰达发生疑似恐袭持刀伤人事件,至少8人被刺伤;6月5日,非洲布基纳法索北部一村庄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2人死亡;7月14日,巴基斯坦开普省达苏水电站项目中方通勤班车遭遇恐怖爆炸,造成9名中方人员、4名巴方人员遇难;8月26日,阿富汗喀布尔机场附近发生两起自杀式爆炸袭击事件,造成包括正在撤离阿富汗的美国士兵在内约100人死亡;11月14日,英国利物浦发生出租车爆炸事件,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12月8日,法国媒体透露法国反恐机构已挫败2021年第4起恐袭图谋……美国和世界的历史走向,很大程度上在当年飞机撞向世贸双子塔的那一刻发生了改变。阿富汗塔利班被指控为“9·11”恐袭事件的幕后主使,他们为本·拉登和“基地”组织提供了庇护。自那之后,冷战后美国“独霸世界”的单极格局受到严重冲击。“反恐”成了美国政府的第一优先事项,带动国家战略转向,发动了所谓“全球反恐战争”,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接连陷入战火之中,近百万人死亡、数千万人流离失所。2021年8月,美国出于转向大国竞争的战略撤出阿富汗,塔利班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历经4任总统,美国“成功地”把阿富汗政权从“塔利班”换成了“塔利班”,在阿富汗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美国人自“9·11”事件开启的“反恐之战”,到头来落了个“越反越恐”名声。分析认为,堪比“西贡时刻”的喀布尔撤军,凸显了美国对外政策存在脱离实际的误判和战略准备的不足。美军为保自身安全单方面仓皇撤离阿富汗,导致美国和北约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华盛顿邮报》在“9·11”事件20周年前夜发表社论指出,“不可否认,美国过去20年在战略、战术和道义上都走入了错误的方向”。
历史未完待续,2022年会如何?
马克·吐温有一句名言:“历史不会重演,却定有其韵律。”在2021年,与“历史教训”有关的表述几乎出现在上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纪念节点中。历史不会给予人类清晰、标准的行动蓝图,但会留给各国根据自己政治现实和意识形态而自由选择的诸多教训和警告。因而,社会发展洪流滚滚向前,过程中却似乎常常出现循环往复。自然发展的“历史”正处在一种“未完待续”的状态。对于很多西方国家来说,2021年是一个值得反思的年份。不仅因为所谓的历史“周期”说法,也因为很多国家在2021年有了重新开始的契机,但却未现可以乐观的征兆。2021年1月,经历总统大选纷争与“国会山骚乱”后,美国总统拜登在“呼吁团结”的紧迫感中宣誓就职。一年过去了,党争依旧扮演着美国政治的“主角”,掣肘着疫情纾困、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法案、政府债务上限等几乎涉及美国经济民生各个方面的立法。也是在2021年1月,英国正式“脱欧”,离开欧洲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为期11个月的过渡期在2021年12月31日画上句号,英欧贸易繁琐的审批和海关检查程序依然冲击着众多企业。代表首相约翰逊与欧盟协调脱欧事务的灵魂人物、英国脱欧大臣大卫·福斯特,因对约翰逊政府不满于近日确认辞职。约翰逊这位因“脱欧”而上台的首相,因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力和私人丑闻,目前正遭遇就任以来的最大执政危机。因此,“东升西降”趋势在年底再次被提及。当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前进时,中国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呼吁各方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近日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22)》指出,国际格局继续保持东升西降之势,中国有效应对大国博弈、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与意愿持续增加。世界应该期待一个怎样的2022年?12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2年新年致辞中表示,人们应该致力于让2022年成为“复苏之年”。他说,面临巨大困难的时刻,也是充满重大机遇的时刻。把握这个机遇,意味着团结互助、同舟共济,意味着共同支持能造福所有人的解决办法,意味着满怀对人类大家庭卓越能力的希望,携手向前迈进。为此,需要重振对话、妥协与和解的精神。从历史走来,于抉择之处,一种不确定的信任和希望,不可或缺。
END
撰 稿|马子倩编 辑|毕若旭校 审|曹 竞值班编委|刘 凯